9月29日12時,由四川蜀道集團主導投建的G8513線九寨溝至綿陽高速公路(以下簡稱“九綿高速”)全線建成通車,在國慶、中秋雙節前夕正式向社會車輛開放通行。這標志著九寨溝、平武、北川三縣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徹底結束,成都至九寨溝的車程由8小時大幅縮短至約4小時,綿陽至九寨溝的路程更將縮短至3小時左右。
九綿高速平武涪江特大橋
九綿高速是連接川西北重要旅游目的地九寨溝與綿陽的交通大動脈,項目全長245.809公里,批復概算總投資409.98億元,采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時速80公里。全線共設橋梁131座,隧道45座,互通式立交18處,收費站17個,服務區6處,橋隧比82.15%。
九綿高速下甘座大橋
作為四川省唯一一條交通運輸部綠色公路典型示范項目,九綿高速穿越白馬王朗大熊貓國家公園以及平通河裂腹魚類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項目以“生態九綿、熊貓家園”為藍本,采用橋隧形式穿越大熊貓國家公園97.294公里,該路段橋隧比高達95%,僅占用公園岷山片區總面積的0.027%,對大熊貓棲息地的割裂作用近乎為“零”。建設團隊秉持“最大程度保護、最低程度破壞、最大限度修復”原則,通過優化線位設計、減少棄渣場數量、推廣“零開挖”進洞技術等措施,降低了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九綿高速厄哩寨特大橋
九綿高速貫穿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及綿陽市平武縣、北川羌族自治縣、江油市、游仙區,不僅有效改善了周邊194萬余名群眾的出行,更串聯起九寨溝、黃龍、王朗自然保護區、白馬藏族鄉、平武報恩寺等30余處優質文旅資源,形成“一路皆景、一路通景、一路向景”的交旅融合格局。其作為全國“2025年度交通與旅游融合創新項目”的成功經驗,也為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提供了可借鑒的樣本。
在服務保障方面,九綿高速依托沿線藏羌文化、白馬文化及李白文化等多元人文背景,以“一站一格,一站一景”的設計理念打造了17個收費站。同時,全線配置34臺“智慧收費機器人”,推行“無亭化、集成化、輕量化”的新型收費模式,站口通行效率較傳統模式提升約 20%。此外,九綿高速還重點打造了一批智慧與文化相結合的標桿性新型收費站,如綿陽段的大康收費站、平通收費站融入川西民居元素,九寨溝段的收費站提取藏族碉樓造型符號,實現了智能化通行與地域文化體驗的深度融合。
九綿高速九寨溝收費站
九綿高速北接G8513平涼至綿陽高速公路甘肅段,南連G5京昆高速廣元至綿陽段和G93成渝地區環線綿陽至遂寧段,在平武與廣平高速相連,構成川、甘兩省又一條便捷的省際公路運輸大通道,與G5京昆高速、S18廣平高速等高速公路一道,形成“1條主通道+ 2條區域聯動線”的北向出川大通道高速網。
九綿高速的全線通車,不僅為廣大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出行選擇,也為川西北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對于推動大九寨交旅融合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文/郝斌;圖/蜀道集團)